孩子如何交朋友?看美国父母怎么做

孩童西装定制-男童西装定制

当七岁的女儿与班里有名的淘气鬼同学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,江太太不知如何是好,“那个孩子很野,听说好几次在操场上把其他同学推倒。我不希望女儿跟她学坏,但又不能拆散她们稚嫩的友谊”。

可是,不久女儿就出事了。江太太收到校长的电邮,告诉她女儿与同学在学校搞恶作剧,被“请”到校长办公室。原来,课间休息时,女儿在“淘气鬼”同学的怂恿下,从教室窗户往路过的行人头上浇水,一对外出庆祝结婚纪念日的老夫妇成为“受害者”。老先生西装革履被淋溼,好心情遭破坏,虽然原谅两个孩子年幼无知,但还是找上门,希望校方予以重视。江太太说:“女儿险些被学校停课。”

成年人对交友不善可能造成的危害深有警觉,但要引导孩子远离“有毒的”友谊并非易事。一方面,家长希望子女广泛交友,从小培养与不同人打交道的能力;另一方面,家长也难以强迫孩子择善交友,对于年幼的孩童,是非观念并非黑白分明,家长眼中的“坏苹果”,可能被孩子们认为是有趣好玩。

同事李姐近日也曾遇到类似问题,女儿向母亲转述了一个小朋友M的故事,一天下午放学后,刚满10岁的M与小伙伴们向过往车辆扔雪球玩,其中一位司机试图躲闪,却撞到路边的树上,小朋友们一哄而散。“太好玩了”,M很自豪地说。

虽然李姐的女儿并没有参与,但妈妈仍感到不安,万一女儿迫于同侪压力加入掷雪球游戏,酿造车祸岂不成为“罪犯”?她很想告诉女儿断绝与M来往,但又害怕适得其反,“如果家长有禁令,小孩子偷跑出去玩或许感觉更 *** !”

那么,家有青少年的家长,在孩子如何交友、交什么样的朋友的问题上,到底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?近日,美国《世界新闻报》采访了一些美国家长,他们面对孩子的交友观各抒己见,现整理部分内容,可供中国家长借鉴。

什么样的朋友不该交?

原则上说,家长应放手让孩子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、道德价值观结交朋友,但万一他们交有不善,也要适时干预。谁是坏孩子呢?当然,衣着品味、餐饮习惯、文化传统不同,不能当成择友的标准,但如果孩子身边有“麻烦制造者”,家长们可要小心。

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、《家有青少年》一书作者Laurence Steinberg指出,青少年儿童在一起时易冒更大的风险,有“麻烦制造者”牵头,他们可能做出令父母意想不到的“坏事”。他和研究人员对青少年大脑活动进行研究,让青少年分别单独和与其他青少年一起玩开车电动游戏。“若有同伴在场,青少年更可能采取危险行动,譬如闯红灯和撞车。”扫描结果证明,他们大脑的“奖励中心”更活跃。

家长也应留意那些喜欢哗众取宠的青少年儿童。美国戴维斯加大社会学家Robert Faris指出,“越希望得到同学认可的青少年儿童,越喜欢出风头,越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。”他对3700名八年级至十年级的青少年儿童进行的研究显示,不少青少年将攻击性行为作为保持受欢迎的武器。“攻击性行为”包括身体和口头上对他人的霸凌行为。虽然仅有三分之一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,但大多数想成为受欢迎的孩子具有霸凌行为,这种渴望越强烈,越对别人凶神恶煞。

如何与恶友断交?

如果发现孩子交友不善,家长怎么办?北美麻省精神科医师、著有多本养儿育女指南书籍的 Edward Hallowell认为,12岁以下的孩子,父母可强行干预。“如果孩子的朋友到家里玩,父母认为朋友行为不当,可当面指出,事后再与孩子讨论,建议他远离这样的朋友。”他说,父母们经常犯的错误是,怕孩子失去朋友而容忍不当行为,而孩子会认为这样的行为和朋友受父母认可。《养育幸福子女》一书作者 Christine Carter也认为,12岁以下的孩子仍不能完全独立做出交友是否正确的判断,父母应帮助他们把关。

Hallowell说,要孩子断绝与“坏孩子”交往,父母可直接了当指出所无法接受的行为方式。譬如,“他非常没礼貌,用脚踢咖啡桌,我告诉他不要踢,他也不听,我很不喜欢这一点。你喜欢他什么地方?”这样开诚布公交谈,孩子会意识到朋友确实有问题,慢慢疏远他。

Carter指出,通过与孩子交谈,父母不仅可增进对孩子交友情况的了解,还可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动向。如果孩子告诉家长,他与这个痴迷于电动游戏的朋友交往,因为这个朋友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与他交往的男孩,父母可及时觉察孩子本身的问题,“与孩子交谈时,要多听听孩子的说法”。

Steinberg提醒避免给孩子贴标签,“避免说别人是坏孩子,而要指出错误的行为”,孩子其实很在乎家长的看法,“家长可以指出,某某孩子来玩,你们总在一起玩暴力电动游戏,我希望你跟他少在一起”。

但有些友谊不能说断就断,特别是两个孩子经常固定约玩,这种情况下家长只能找托辞避开见面机会。Hallowell说,譬如周末带孩子走亲访友,或在他们惯常的约玩时间安排去看牙医,等等,孩子间的友谊会逐渐退色。

而Steinberg也指出,童年的友谊非常不稳定,有时家长袖手旁观,让友谊自生自灭,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。

Carter指出,干涉12岁以上青少年的交友比较棘手,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,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。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,家长需要多动脑。方法之一是用提问的方法,让他们客观分析对方,譬如:“我感觉谁谁有些刻薄,你觉得呢?”孩子可能会反驳父母,但过一段时间也许在继续交往中,会观察对方是否有这些问题。另外,父母们要以身作则,择友时遵循同样的标准。Carter的一位客户告诉她,孩子最近交往的几个朋友都有酗酒问题,结果Carter发现父母交往的朋友,也经常聚在一起喝酒。

若事关孩子的安全、声誉和自尊,父母也需限制或杜绝其交往。Hallowell说:“如果怕孩子被带坏,可以告诉他交友不善的可能后果”。

该不该通知家长?

有时仅仅指出孩子的问题还不够,如果发现孩子问题严重,不妨换位思考,如果是自己的孩子,是不是希望别的父母提醒。洛杉矶教育学家、《育儿方案大全》一书作者 Michele Borba说,如果发现孩子的朋友滥用药物、霸凌、谈论自杀、自残行为、饮食协调等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,应告诉对方的家长。“对方家长可能不领情,你可能失去他们的友情,孩子也失去朋友,但道义上仍应该及早提醒他们”。

Borba建议要用准备具体的例子和确凿的证据,譬如,不要说“我不是专家,但我认为你的女儿有饮食失调问题”,而改为“你女儿今天下午在我家吃完水果,去卫生间呕吐,我想你应该知道”。接下来如何处理交给对方的父母。

幼儿园大班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教案反思

活动名称: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

设计者:毛洪磊

年龄段:大班下学期

活动领域:综合(社会、语言)

设计思路: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,对于亡这一个话题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。正如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里面的小主人公布鲁诺一开始一样。全书一律采用满画面的构图,深浅不一的棕色油彩被粗粗的大笔擦画在厚纸板上,粗放地勾勒出笨重的家具、狂躁的树、阴雨霏霏的坏天气,还有一群表情肃穆而哀伤的成人……画家尽情地用单一的深棕色释放着成人世界对亲人故去的压抑情绪。不过,并非全都是压抑,画面上,有个红头发的小不点——布鲁诺穿梭其中,画家用彩色描绘出了这个孩子的世界——他的衣服、小碗、小狗,还有他的小伙伴……小面积彩色在大片单一的色调中诉说着特殊的孩童情绪。有人曾经随便翻看了这本书,然后评论说画得很简单。确实,绘画工具是单一的,画面似乎也不复杂,但画家能够赋予画面一颗有情感的心,这又是何等的不简单啊! 现在的幼儿越来越多的被成人所包围呵护,忘记了自己也需要做些什么。《纲要》语言领域中指出,要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。因为故事中小主人公的情感有几次推移变化,因此需要幼儿能够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。《纲要》的的社会领域指出,要培养幼儿关心的态度和行为,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。只有懂得关心别人,有一颗质朴的心的幼儿,才能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特征。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一边观看图书的满画面的色彩一边认真倾听故事,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小主人布鲁诺心情的几次变化,不懂(好奇、好玩的笑)——懂(迷惑、生气、忧伤)——释怀(思念)。

2、在生活中,能够渐渐懂得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亲人,学习为身边的亲人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经验准备:对“亡”这一现象有所了解,有在媒体上或身边见到过亡的现象。

2、物质准备:PPT绘本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开始部分

1、导入:了解亡的含义。

教师: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亡?

2、教师总结:亡就是失去生命。

二、过程部分

1、听故事第一遍,感受画面的色彩。

教师: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。

教师:故事听完了,谁能告诉老师,故事的名字叫什么?

教师: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?

教师:故事里的爷爷怎么了?

教师:小主人公布鲁诺是不是一开始就很伤心呢?

教师:有的小朋友说一开始布鲁诺就很伤心,有的小朋友觉得不是。那究竟是怎么样呢?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。

2、听故事第一段:从“爷爷有没有穿西装”到“谁来安慰他们呢?”了解小主人公布鲁诺一开始的不懂,心情是好奇、好玩。

教师:我们听了故事第一段,知道了布鲁诺一开始并不伤心,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?

教师总结:

(1)、布鲁诺踮起脚尖想看看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。

(2)、想看大人把爷爷“藏起”的游戏。

(3)、抬棺木的人绊了一下,布鲁诺忍不住大笑起来。

教师:那么是不是爷爷了,布鲁诺真的一点也不伤心呢?我们接着往下听。

3、听故事第二段:从“牧师念完悼词”到“爷爷后,他第一次哭了!”

教师:听了故事的第二段,小朋友觉得布鲁诺还是很开心么?他是怎么想的?

教师总结:

(1)、布鲁诺无法想象人了是怎么回事,尽管塞维尔向他解释“就像是睡着了一样,只是永远不会醒来”包括葬礼结束后几天布鲁诺还问“爷爷现在在哪里?”这时的布鲁诺有点迷惑了。

(2)、布鲁诺拿着爷爷的小船朝着窗外望了好久好久。布鲁诺想起爷爷还没有带他去钓鱼。他觉得爷爷不遵守承诺,这时的布鲁诺有点生气。

(3)、布鲁诺想到爷爷生前用树枝做的小哨,走进正在吃草的狍子身边,在树林里识别各种蘑菇并说出它们的名字等等,布鲁诺不再生气,只有无尽的悲痛涌上心头。这时的布鲁诺很伤心。

3、听故事第三段:从“爸爸正趴在桌上写东西”到最后。

教师:听了故事的第三段,小朋友觉得布鲁诺还的心情有没有变化?

教师总结:

(1)、起初,无论做什么,布鲁诺都觉得胸口隐隐作痛,好像有一个洞似的。渐渐地布鲁诺觉得胸口的东越变越小了。起初布鲁诺经常去墓地,后来去的次数变少了。布鲁诺想“如果爷爷现在生活的很幸福,那么我是不是也要变得开心一点。”

(2)、米茨姑妈生了一个小宝宝,妈妈说像爷爷又回到我们身边了,布鲁诺却觉得小宝宝一点也不像爷爷。

三、结束部分

1、经验迁入: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小主人公布鲁诺。

教师:如果我们是故事里的布鲁诺,爷爷了,你们会怎么样?

教师:你们是不是一直会很伤心?

教师:如果你是布鲁诺的好朋友,你会对布鲁诺说些什么?

2、经验迁出:感谢身边一切的亲人朋友。

教师:布鲁诺的爷爷已经不在他的身边了,布鲁诺现在偶尔还是会想起自己的爷爷,但是布鲁诺已经看不见自己的爷爷了。我们小朋友身边的亲人朋友都还在,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存在,有了他们,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好,那么你们要对自己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包括自己的好朋友说些什么呢?

教师:今天回去,请你们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。感谢他们的存在。

活动反思:

亡教育一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。但是通过故事的形式,小朋友并没有从中感觉到特别的沉重。同时,小朋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,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小主人公布鲁诺的感情变化,同时知道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。但是移情只是一时的,如果要宝贝们能够一直保持有这一份关爱,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这一份珍惜。